崑劇行腔優美 ,以纏綿婉轉、柔漫悠遠見長 。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聲音的控制 ,節奏速度的頓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講究 ,場面伴奏樂曲齊全 。
“水磨腔” 。這種新腔奠定了崑劇演唱的特色 ,充分體現在南曲的慢曲子(即“細曲”)中 ,具體表現爲放慢拍子 ,延緩節奏 ,以便在旋律進行中運用較多的裝飾性花腔 ,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、一板一眼外 ,又出現了“贈板曲” ,即將4/4拍的曲調放慢成8/4 ,聲調清柔委婉 ,並對字音嚴格要求 ,平、上、去、入逐一考究 ,每唱一個字 ,注意咬字的頭、腹、尾 ,即吐字、過腔和收音 ,使音樂佈局的空間增大 ,變化增多 ,其纏綿婉轉、柔曼悠遠的特點也愈加突出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