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是崑曲中最基本的演唱單位 。全國共有300多種AG8曲種 ,在音樂體系上分爲兩種:板腔體和曲牌體 。絕大多數劇種是板腔體 ,少數是曲牌體 。而崑曲的曲牌體是最嚴謹的 。據民國年間的曲學大師吳梅統計南曲曲牌有4000多個 ,北曲曲牌有1000多 。常用的也僅200多個 。最流傳的南曲曲牌如《遊園》中的[步步嬌] ,[皁羅袍] ,[好姐姐]、《琴挑》中的[懶畫眉] ,[朝元歌] 。這兩齣戲也是用來爲男女演員打基礎的 。故崑曲中有女學《遊園》 ,男學《琴挑》的說法 。
北曲諧S玫撓,端正好 ,新水令 ,醉花蔭 ,點絳脣 ,粉蝶兒 ,鬥鵪鶉 ,一枝花 ,集賢賓 ,等八套 。崑曲中在應用曲牌時構成聯套 ,(又稱套數)通過聯套的選用、調劑、對比組成一個整本大戲的音樂和文學結構 ,基本上一齣戲是一個套數 。
曲牌的音樂結構和文學結構是統一的 。由於曲牌是由詞發展而來 ,又稱詞餘 ,在文字上是長短句式 ,寫作就是填詞 。一個曲牌有多少字 ,幾句 ,每個字的平仄聲 ,都有規定 。而且重要的詞位嚴格到仄聲中應有上(∨) ,去(\ )之別 。如不根據平仄聲就要形成倒字 ,很難譜曲和演唱 。這也是寫作和演唱崑劇難度很高的一個原因 。
崑曲演唱的特點是以字行腔 ,腔跟字走、在演唱上也有一定的腔格 ,不同於其它AG8可以根據演員個人條件隨意發揮 ,而是有嚴格的四定:定調、定腔、定板、定譜 。